生活投資日誌「財經資訊,專家引路。」 曹仁超 - 陳永陸 - 沈振盈 - 恆指圖表 - 乾坤燭 - 信報 - 投資教學 任志剛 - 銀行體系結餘: 2009年7月9日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實戰理論 [沈振盈] 2009 07 09

走勢疲弱候高造淡
港股連跌數日,走勢已頗為疲弱,技術走勢方面亦逐漸出現見頂之形態,只欠尚未跌破 17400點之「頭肩頂」頸線而已。早前數天筆者仍估計大市有可能先挾淡倉,然後再跌,奈何外圍市場已按捺不住,油價、金價急挫,外幣急跌,這一切一切的訊號,全部皆在周一晚出現。以上的訊號筆者已多番提及,有細讀筆者專欄的讀者們,應懂得臨場執生。很明顯,資金的套現活動正在進行中,股市的調整浪亦應已展開。若大家能秉持着小注短炒「快閃」的策略,這數天的跌市應無大礙。昨日恒指跌至 50日線水平後企穩,此乃典型的急跌後之技術性反彈,估計阻力位為 18200點水平,即 20日線。昨日由低位反彈,除了是技術性因素外,主要是內地股市下午回穩,帶動一眾中資股回穩。
考慮沽空油股

在策略方面,應趁反彈進一步減磅,並可吼位開始造淡。除了恒指淡倉之外,可考慮沽空中石油( 857)及中海油( 883)。筆者相信,油價短暫仍未見底,紐約期油若能彈上 64-65美元水平,應可沽空,向下目標 55-57美元。7月份的中期調整浪已逐漸成形,市況將反覆回落,邁向 250日線水平,約 16400點。長線的投資者可捕捉此次回落的調整浪,部署中長線的入市策略。今次的調整浪,將是一個大好的 Buy and Hold的機會。股份方面,仍是以內銀股為吸納首選,資源股及內房股也是上佳的選擇。今次牛市應以上述的三個板塊為主打焦點,大家可因應自己的財力而作適當的分段吸納部署。

財智語陸 [陳永陸] 2009 07 09

保險股財險最可取
保監會副主席李克穆早前表示,內地首 5個月保費收入為 494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上升 7.6%,反映內地的保險業近期回暖。有些保險公司更開始併購活動,近日平安保險( 2318)就提出收購深圳發展銀行,搶攻銀行業務。不過,雖然整個行業的保費收入能平穩增長,但內地保險業競爭卻非常激烈,尤以壽險市場為甚。近日多年不變的壽險企業排名格局,突然出現變化,除中國人壽( 2628)、平保仍能穩佔第一、第二位外,一向穩居第三的太保壽險,位置已被泰康人壽奪去,同時新華人壽及去年開始發力的人保壽險,亦跟隨其後。我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地壽險公司會有一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就算能夠保住一哥地位的國壽,首 5個月的保費收入較上年下跌 3.9%至 1456億元;而平保的保費收入,雖仍能獲得 34.7%的同比增長,至 769.8億元,但其壽險保費的增速已開始回落。此外,內地近日批准銀行參股保險公司,亦加劇了壽險業競爭。從首 4間銀行的提請中可以看到,銀行欲參股的保險公司,多為中小型人壽公司。如交行( 3328)和北京銀行,分別提請參股中保康聯人壽及太平洋安泰人壽,工行( 1398)擬參股太平系保險公司(如太平人壽、太平保險等),建行( 939)則擬入股保險新貴幸福人壽。中小型人壽公司通過銀行龐大的銷售網絡,市佔率有望提升,對大型人壽公司可能會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當中國壽的銀保業務,佔集團總保費收入近 40%至 50%,相信受影響較大;平保亦有約 15%的比重,影響亦不小。
受惠汽車銷售增加

相反,財險卻受車險帶動,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內地汽車業是中央十大振興產之一,汽車銷售增加,車險自然能夠受惠,加上近日保監會又發布《關於促進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穩步發展通知》,高度重視發展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相信有 7成以上車險比重的中國財險( 2328),前景不俗。雖然中國財險上年純利倒退超過 99%,但主要是受累於雪災及地震的賠償開支。公司首 5個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了 13.8%,至 535.73億元,料今年業績表現看俏,現價合理可入。

任志剛 - 觀點 2009年7月9日

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投資者應繼續提高警覺,保持審慎態度。
大家都可能和金管局一樣留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剛過去的上半年許多地區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表現背道而馳。一方面經濟持續收縮,部分地區收縮的幅度更相當顯著,但另一方面股票價格卻升。

很多人解釋這是因為金融危機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金融體系正漸趨穩定;儘管全球經濟仍在收縮,但在龐大的財政及貨幣刺激方案帶動下,環球經濟正出現回穩的象;而股市的復甦向來都是較實體經濟先走一步;在充分考慮到市場人士對各種供求因素的影響後,把未來的經濟前景反映在當前的股票價格上。

我當然希望未來數月的發展能夠證實這個解釋是正確的。但我亦想指出經濟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而且我隱約覺得金融市場的表現並未充分反映當中涉及的不明朗因素。全球金融危機當然仍在繼續發展,而引發這場危機的美國,其金融體系的運作仍未回復正常。鑑於投資者及貸款機構非常關注信貸風險,憂慮金融體系是否能夠為經濟活動提供足夠支持,抑或反而引發更嚴重的經濟收縮,以致信貸供應仍相當緊絀。雖然美國的公司債券市場情況有所改善,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作為主要資金融通渠道之一的證券化市場,除了獲政府購入例如按揭證券等環節外,仍然無法正常運作。美國的銀行在壓力測試後或能籌集到額外資本,但它們並不是將籌集到的資金用於擴張信貸以支持經濟,而是將資金用作償還附帶非常嚴格條款的政府貸款,目的是盡快脫離政府的制肘。與此同時,美國房屋市場走勢仍然向下,斷供比率的上升速度雖然有所緩和,但升勢仍然持續。消費者的行為亦出現重大變化,儲蓄率顯著上升,雖然長遠而言有利修正全球失衡狀況,讓經濟可以持續增長,但短期而言會對經濟前景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以上種種因素反映已發展經濟體系回穩及復甦的過程將會是相當漫長的。

然而,我清楚知道市場往往會比政府官員更能掌握實況,特別是自由及流通且規模龐大,而又不會受到個別或少數市場人士過度影響的金融市場。很可惜,近年發生的兩場重大金融危機,除了其他國際及本土層面的個別因素的影響外,都是因全球化及金融創新的關係而導致市場失效所引起的。金融市場有時候是會失效的,而且會重複發生,因為單單是市場人士的羊群心理及對影響市場的消息的敏感反應便足以引致市場失效。雖然我相信金融體系再次出現系統性問題的機會不大,但隨暫時仍未被市場充分反映的實況逐步浮現,我們不能排除金融市場的表現將令人失望並大幅波動,從而再次令投資者受損。

由於香港的經濟及金融市場高度外向,因此經常出現市場大幅波動及形成強烈對比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本地生產總值數字顯示今年第1季按年收縮7.8%。然而,大部分分析員似乎都沒有理會相應以年率計的按季(09年第1季比對08年第4季)收縮幅度為16.1%。當然,很多人都只會留意到恒生指數在今年上半年錄得接近30%的升幅。但要注意的是,恒生指數所反映的香港股市的表現包括所有成分股的前景,而當中許多公司的表現都與內地息息相關;儘管面對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因而令這些公司受惠。

當大家繼續面對不明朗的前景,不妨好好思量上述提及的各點。 

任志剛
200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