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投資日誌「財經資訊,專家引路。」 曹仁超 - 陳永陸 - 沈振盈 - 恆指圖表 - 乾坤燭 - 信報 - 投資教學 任志剛 - 銀行體系結餘: 2009年7月23日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銀行體系結餘 2009-Jul-22

銀行體系結餘
188,205 百萬

乾坤燭 - 指數圖表 2009/07/22

日線圖上,聚焦點持續上升,現報19570

5天平均數亦持續上升,現報19095

於乾坤燭圖上,每個時段都會有一個聚焦點,以紅點顯示。不過,大家會發覺,有些屬於大點,有些屬於小點。須注意的,為大點屬於較為重要的關口,稱為大聚焦點;小點則較為次要,稱為小聚焦點。若指數高於大聚焦點,該紅色大點即屬於重要支持位;若指數低於大聚焦點,該紅色大點即屬於重要阻力位。另一方面,若指數高於小聚焦點,該紅色小點即屬於一般支持位;若指數低於小聚焦點,該紅色小點即屬於一般阻力位。



每日大市概況 2009-7-23


上證指數, 國企指數, 大市概況, 市盈率, 恆生指數, 成交, 深證指數

研究部 2009 07 23

銀行調低按息有助樓價?
踏入今年年初,本港樓市重拾升勢,並且收復海嘯前大部分失地。市場對於這次樓市回升,除解釋為熱錢流入外,亦歸因於銀行按揭息率下調所致。然而,銀行按揭息率的變化,究竟會否對樓價造成一定影響?銀行按揭價格的釐訂,又受到什麼因素左右?本港按揭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對銀行業前景有何啟示?今期研究部嘗試就上述議題,逐一與讀者剖析箇中關係。

研究部曾於6月23日就樓市表現與息口(港元同業拆息)的關係作過分析,簡言之,根據過去十多年數據顯示,本港樓價與息口呈正比關係(positively correlated),而且樓價領先同業拆息約十個月左右,相關系數達0.77的較高水平(詳見6月23日〈辨別樓市四觀點真偽〉)。

樓價與按息價格呈反比關係
然而,銀行按揭計劃的定價*(下稱按息價格),會否對樓價造成一定影響?從銀行按揭息率及樓價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以下數點【圖一】:

第一,樓價與銀行的按息價格,隱約及間歇地呈反比關係;換言之,當樓價回升,銀行的按息價格傾向下調(即減價,圖一箭咀所示);反之亦然。至於二者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誰是因?誰是果?則難下定論。因為從圖一可見,樓價有時是領先銀行按息價格走勢,例如今年年初樓價開始回升,銀行按息價格仍在持續上調。不過,有時按息價格是領先於樓價走勢,例如2002年下旬按息價格開始回落,但樓價要到2003年下半年才開始重拾升勢(這或與2003年沙士有關)。

無論如何,樓價與銀行的按息價格呈反比關係並不難理解。因為當樓價回升,交投量遞增,而且借貸風險相對較低,銀行為爭取按揭業務,均會積極減價吸納按揭業務,一如2003年年初至2004年年底;反之,當樓價急速回吐,銀行借貸風險上升(業主購入的物業有機會變為負資產),銀行傾向調升按揭價格,情況就如去年年中至今年年初,因而促成二者的反比關係。當然,銀行積極削減按息價格,某程度會吸引對物業的需求,令二者出現此起彼落的情況。

第二,銀行「落雨收遮」的本色不變。去年年中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加上其後雷曼爆煲,令市場信貸緊絀,本港樓價從高位回吐。銀行當時亦急速收緊按揭價格,由平均P減2.7%大幅調升至P減1.7%的多年新高,同時收緊可造按揭成數,盡顯銀行「落雨收遮」的本色。當時本港樓價急速回落二至三成不等,其中有多少是銀行急速收緊按揭借貸所造成,值得大家深究。

第三,銀行按息價格與樓價的反比關係也非一致。以2005年下旬至2006年年初為例,銀行的按息價格已率先回落,但樓價在當時只是持平,甚至出現輕微下跌。箇中原因,是銀行按息價格也受到同業拆息影響。

同業拆息 舉足輕重
從銀行按息價格及港元同業拆息變化可見【圖二】,二者間歇性地呈正比關係(但有數個月的滯後)。這也不難理解,部分銀行(尤以中、小銀行更甚)的資金來源,主要源自同業拆借。倘若同業拆息大幅上升,意味資金成本增加,銀行自然傾向調升按揭息率的價格【圖二箭咀所示】。

第四,同業拆息較樓價更能主導銀行按揭息率的釐訂。從以上第一及第三點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銀行按息價格與樓價及同業拆息分別呈反比及正比的關係。故此,當樓價上升並遇上同業拆息回落時,例如2003年至2004年或今年年初至今,銀行按揭價格下調的機會甚高。然而,倘若樓價及拆息出現同方向上升或回落時,那麼按揭計劃的價格便傾向與同業拆息靠攏。
換言之,即使樓價回升,但同業拆息同樣出現大幅上升,例如2005年,銀行的按揭價格也會跟隨同業拆息調升。當然,若然同業拆息持平,即使樓價只是溫和回升,也可以令銀行按揭息率大幅下調。

總括而言,從以上分析可見,銀行的短期風險取態及資金成本,對按息價格有主導性作用。然而,銀行按揭價格的轉變,又是否會影響樓價變化?如前文所述,即使銀行按息價格(大幅)回落,也不一定令樓價上升。事實上,每月樓價指數與銀行按息價格的相關系數,也只是 -0.21而已。

再者,如6月23日一文分析,樓價與同業拆息的關係反而看似更為密切(但樓價領先同業拆息十個月左右)。拆息的變化,只反過來間接地對銀行按揭息率造成影響。故此,與其說銀行按揭價格推動樓價上升,倒不如說樓價上升促使銀行把按揭息率下調,更對樓價上升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再以常理推論,樓價主導銀行按息價格的關係較為合理,因為影響樓價的因素,並不僅僅只是銀行按息價格。 實質按息更低
因由行文至此,有以下數點須作補充:
首先,目前市場按揭的息率較實質更低。主要原因有二:一、自2005年4月以後,市場出現二個最優惠利率(即所謂大P和細P;現水平分別為5.25%及5.00%),但金管局在收集銀行按揭價格調查時,並沒有分開二者統計,故此實質的按揭加權息率,較圖一及二所顯示的更低(當然差別不多於25個基點)。

其次,隨着同業拆息(HIBOR)按揭計劃轉趨普及【圖三】對同業拆息按揭計劃如何可慳息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2月13日〈HIBOR按揭計劃更慳息〉一文,至今佔每月新造按揭的比重約三成左右;加上拆息保持低企(例如目前三個月同業拆息不足0.27%),令以同業拆息計算按揭的實質息率,較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計劃收取的利息更低。故此,置業人士實際的供樓息率,可能較圖一所示的平均水平更低。不過,如前所述,目前極度偏低的按揭息率,對樓市的升勢相信只是產生推波助瀾而已而非因果的作用。
銀行未來經營環境大不如前
最後,目前銀行按息價格走低,為本港銀行盈利前景帶來隱憂。自金融海嘯湧至後,本港銀行的經營環境可謂四面楚歌。一直以來,本港銀行的業務均頗集中在傳統貸款,尤其按揭業務身上。不過,近年來本港銀行為分散投資組合的分布,積極開拓非利息收入的業務(Non-interest income),例如金融產品銷售或服務徵費等,令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平均資產的比重,由2000年的不到0.65%輾轉升至2007年約1.0%【圖四;2007年銀行業淨利息收入佔平均資產值約為1.9%】。

然而,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加上迷你債券的負面影響,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長勢必出現大幅回落。事實上,僅2008年銀行非利息收入所佔資產比重,便已大幅回落至逾十年來新低【圖四】。由此可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中短期內未許樂觀。
故此,預期銀行將更積極重返傳統的利息收入業務,即借貸業務(尤其以物業按揭為主導)。不過,在目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銀行按揭價格不斷下滑是可以預期的(事實上早於今年年初已開始發生),價格低於2007年水平相信只是月來的事。
此外,在目前的低息環境下,一方面吸引更多置業人士採用以同業拆息為基準的計劃,相對更低邊際利潤的按揭產品(同業拆息為基準的按揭計劃,其收取的息口只是同業拆息加50至100點子左右,較傳統按揭計劃如P減275至300個基點為低);另一方面,吸引現有銀行業主轉按,鎖定更低的按揭息率,無疑進一步對銀行淨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 NIM)構成龐大的壓力。

由此可見,除非本港物業成交能保持暢旺(令本港銀行不斷有更多新造按揭業務),不然,本港銀行未來數年勢將面對甚為嚴峻的經營環境,尤其若然本港樓價從高位出現回落,將令情況更為糟糕!

*由於以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P)為基準的銀行按揭計劃仍是市場主流(詳見內文分析),所以這裏所指的銀行按揭計劃,是泛指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計劃(即市場所謂P減計劃,例如P減2.75%)。此外,內文所指按揭計劃息率下調,是指銀行按揭P減的部分增大,例如由P減2.75%下調至P減3.00%。

財智語陸 [陳永陸] 2009 07 23

學習做一個叻人
本港失業率高企,不要以為重災區集中在低技術層面行業,其實金融海嘯後,整個就業生態也出現大轉變。
因工作關係,我認識不同行業的老闆,不論那一個行業都未有積極增加人手,原因有二:第一、海嘯期間,不少公司(尤其是服務業)奉行「一個頂三個」的策略原來是可行的,即使生意真的恢復過來,也未必要回復昔日的 headcount。第二、有些搞工業的老闆,已傾向將營運總部北移,原因是現在有潛力的客戶基本上是內地客,提供貼身服務是大勢所趨。

新能源股可投機買入


當然,失業率高除了因為生態轉變外,最大原因是供求出現不對稱的現象,事實上,現在出現「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的情況,這問題歸根究柢是香港人力資源長時間錯配的結果。香港人很怪,那一樣吃香就一窩蜂去做,以前經濟衰極有譜,錯配問題不大明顯,現在一爆出來,就出現失衡情況。當然,我相信隨着外圍的復蘇,失業率有望回跌,但要留意回跌不等於多筍工,因為市場供應實在太多了。有個老友專門搞培訓,近日收到的 CV真是嚇死人,因為當中有好多資歷是高過自己的。
為甚麼忽然寫就業問題?原因是有個失業已久的朋友,同一時間有 3份工找他,問題是 3份都不是最理想的工種,最怕是行錯路。我很明白他的顧慮,因為人過 40再行錯路,是很痛苦的事。然而,平心而論,世上最叻人,都未必可以百分百肯定自己作出的選擇時是對的,因為任何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叻人跟一般人最大的分別,就是不論作出任何選擇後,都懂得邊行邊調整自己,去令自己的選擇變為成功的結果。何必想太多,不如學習做一個叻人吧!
回說大市,恒指昨日回軟與日食無關,只是短線跟大勢炒,有獲利回吐盤自然有人跟沽。昨日明顯跑贏的板塊是再生能源類,據一些貼市行家說,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旗下的龍源電力集團擬第 4季來港上市,集團業務包括開展火電和風電項目、開發電力環保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及設備等,因此中國風電( 182)、陽光能源( 757)等先行炒起。按過去經驗,現在錢到位就不會炒一兩日,此板塊可投機性買入。

實戰理論 [沈振盈] 2009 07 23

港鐵勢強候回吐吸納

大市再度出現回吐,下午市況未因內地股市大升而有驚喜,反而出現單日轉向的形態,最終倒跌收場。若論力度之強弱,似乎上升動力已不足,始終臨近 20000關口前回吐壓力已大,相信大市要先作回吐。下周期指結算,大市回落結算兼轉倉,也是順理成章。
現時要先留意 19161前高位,亦是重要的支持位,若跌破則有機會回落至 10天線, 18400水平。
前晚伯南克有關「退出量化寬鬆」的言論,其實缺乏新意,並沒有具體的政策以及確定的日子。相信目的旨在穩定市場對未來通脹的憂慮而已。昨日美元已出現回升之勢,相信短期內商品價格及滙價有機會出現急速回吐。
股份方面,指數股明顯出現壓力,近期強勢的中國人壽( 2628)及平保( 2318)皆倒跌收市。由於近期中資保險股已轉勢,趁回落到低位可考慮吸納,國壽的吸納價為 31.50元,平保則為 58至 60元。
金隅( 2009)昨日截飛,一眾影子股已有轉勢迹象,相信炒作已完。若想短線投機,實不宜奢望。

結算後大市料再展升浪


現時的策略,仍是等調整後建倉,估計今次的調整不會太久,回落主要是配合期指結算及轉倉因素,結算後大市應可重展升浪。
港鐵( 066)近日走勢轉強,股價亦上破 6月初高位,再創今年新高,昨日雖有回調,但只是兩個價位而已。港鐵一直落後大市,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折讓大,而今年的樓盤銷售理想,盈利前景吸引。若然今次調整浪回落至 25元水平,可作中長線吸納。若論未來升幅,筆者相信港鐵應可跑贏地產龍頭新鴻基地產( 016)及恒基地產(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