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投資日誌「財經資訊,專家引路。」 曹仁超 - 陳永陸 - 沈振盈 - 恆指圖表 - 乾坤燭 - 信報 - 投資教學 任志剛 - 銀行體系結餘: 研究部 2009 08 06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研究部 2009 08 06

IPO 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之一。根據過往的經驗,IPO 活動愈趨熾熱,大市距離見頂的日子便日漸迫近,例如1997年的北控(392)及2007年的阿里巴巴(1688)等。究竟新股上市的熾熱程度,對大市往後走勢是否有啟示作用?而目前投資者對新股的熱潮,又是否意味大市即將見頂回落?今期研究部搜集歷年新股上市的數據,與讀者探討這個議題。

恒生指數於今年首季開始便輾轉回升,走勢愈升愈有,近日更突破20000點關口,令股市的氣氛再度沸騰起來。除大市整體走勢轉強外,新股上市也十分熱鬧。今年新股上市的數目,從6月開始再度逐步回升,僅6月及7月新上市的企業便有九家,較1至5月累積總和還多。

上市的新股中,短期上升幅度很多均令人眼前一亮【表】,尤其近一、兩個月上市的新股,升勢動輒逾五成以上,例如琥珀能源(090)便於短短不足兩個月時間內上升逾七成。大市市況若保持興旺,相信今年餘下時間的新股上市日程,勢將更為熱鬧。

然而,讀者若有留意,也許會發現每逢新股熱潮湧現,大市便距離見頂的日子相距不遠。是耶非耶?

首先,新股上市的數目,與大市的走勢是否有着密切關係呢?請見新股上市數目與恒生指數的走勢圖【圖一】。從圖一可隱約發現,每月新股上市的數目【圖一底部的棒形圖】,很多時都與恒生指數有着一定的正比關係;即大市上升時,新股上市的數目增加,反之亦然。





由於單月新股上市的數據會有較多雜音(noise,即單月數字變化較為反覆,箇中原因或與上市日期容易受到行政或季節性因素所影響),所以我們利用過去十二個月,每月首次公開招股企業的移動總數(running total,這類似移動平均線,分別只是計算每個月在過去十二個月新上市企業的總數),去除這些數據的雜音【圖一綠線所示】。

從這條移動總數變化與恒指的走勢可見,除2001至2002年期間,創業板成立初期(創業版於1999年年底成立)有較多企業上市,略為扭曲兩者關係外,可見首次公開招股企業移動總數與恒指亦步亦趨的關係十分明顯,只是新上市企業移動總數,很多時滯後恒生指數走勢三至十一個月不等。

新股上市數目與恒指走勢表現密切,那麼新股上市集資金額,與大市的關係是否同樣有着緊密的關係呢?【圖二】。

從圖二可見,兩者的關係同樣十分密切,且新股上市集資金額的移動總數,約滯後恒指三至七個月左右見頂或見底。值得留意的是,這兩者密切的關係,甚至較首次公開招股企業移動總數與恒生指數更高。事實上,前者的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高達0.81,較後者的關係高出逾四倍。




這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企業上市當然欲以一個理想(較高)價格上市,所以當大市上升(或下跌)時,自然會逐漸衍生更多(或減少)合資格的企業申請上市。當然,若已申請上市企業發現市況逆轉向下,它可以撤回上市的申請,甚至降低上市的規模,也間接令兩者的關係更密切。

行文至此,有兩點有趣的地方值得一提:

一、踏入2007年,從每月首次公開招股企業的移動總數於11月見頂回落,只較恒指遲一個月見頂。而每月新股上市涉及金額的移動總數,更早於恒指五個月已見頂回落,這情況跟以往數字大幅滯後恒指走勢不同。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當時計劃上市的企業,已感覺大市升勢過急,難以持久下去?抑或已嗅到美國的信貸危機?故及早完成上市的安排呢?

二、雖然踏入今年年初,恒指急升,但十二個月首次公開招股企業移動總數或新股集資金額移動總數,仍處於逾十年及五年以來的新低【圖一及圖二綠線】,這與每次恒指走勢見頂時,這兩個移動總數處於相對高位的情況不同。換言之,假如新股上市的數目或上市集資的金額,是顯示大市見頂或見底的「滯後」指標。目前這兩個指標仍處於偏低水平,這是否意味目前股市還有不少的上升空間呢?這點值得大家深究。

抽新股勝算
投資者以抽新股或買入新股的投資策略,又能否在新股熱潮中賺取更高的回報呢?從另一角度看,目前上市數目及上市集資金額移動總數仍處於低水平,顯示目前企業首次公開招股的情況未算十分熾熱,那麼這是否意味投資者以抽新股或買入新股的投資策略,可獲得更高的回報呢?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要了解新股上市後的走勢,與大市走勢的關係。圖三是道瓊斯新股上市指數*(Dow Jones Hong Kong IPO Index)與恒生指數的走勢圖。從圖三可見,新股上市後的走勢,基本上與恒生指數十分密切。而根據過去近十年的數據顯示,兩者相關系數更高達0.96。由此可見,買入新股(或抽新股)能否獲利,很大程度也要視乎大市的走勢是否配合(上升)。

其次,新股指數的波幅(volatility)很多時會較恒指為大,若然我們把圖三的走勢分開兩個階段分析,即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的上升浪,以及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的下跌浪看。我們會發現當大市上升時,新股的表現會同樣向好,而且升幅會更優於大市【圖四】,兩者的差距可以高達400%。當然,若大市回落,新股的表現將會較大市更差【圖五】。

換言之,新股的表現較大市的波幅更大,即有較高的啤打系數(beta)。故此,投資者應否抽新股或買入新股投資,很大程度視乎他們是否相信大市的走勢仍然反覆向好,以及能否承受較高的投資風險。

總括而言,根據過往近二十年的數據顯示,IPO 活動與大市的表現有一定的密切關係,而這點在上市企業數目及集資金額可以體驗出來。不過,從目前上市企業數目及集資的金額(十二個月移動總數計)仍處於多年低位,確實難言新股上市已處於十分熾熱的程度。故此,也難以推論大市即將見頂回落,反而目前上市的活動方興未艾,是否意味大市還有上升空間呢?值得投資者深究。

*道瓊斯新股上市指數正如其名,是用作量度香港新股上市的表現。成分股包括過去五十二周內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而入圍的企業市值要超過2億元。成分股的歷史若超過一年,便會自動刪出成分股之列。有興趣的讀者,可瀏覽www.djindexes.com 了解其編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